2021新能源国补来了,补贴再退坡20%
发布时间:2021-01-05 作者:奶罐车 来源:/
新能源行业的上半场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终结而落下帷幕,新能源汽车制造的上半场是在国家60项政策外加地方500项配套政策之下一路高歌猛进,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完成连续5年内产销世界第一。
更承载了商国产汽车制造转型升级甚至弯道超车的历史使命,但是高额的政策补贴之下野蛮生长也是肉眼可见,安全问题频发、里程焦虑难解、市场口碑糟糕、骗补事件重重、重复投产浪费严重,上半场可喜的成绩背后也是野蛮生长之下一地鸡毛。
下半场随着国补、地补双双退坡市场,生产企业大浪淘沙后的洗牌、重组不断,销量市场断崖式下跌无法避免,眼下新能源市场的下半场如何走,政策引领、发展方向把控依旧很关键。
▎新能源产业下一个15年规划到来了,换电站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取代了之前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为新能源市场的发展指明了蓝图。
新能源产业下一个15年规划到来了,《规划》明确提出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新目标,以及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远期目标。新能源行业的下半年场较上半场将有怎么的延续和改变呢?
首先市场主导将成了今后新能源市场发展的推动力,政府将在法规和营运环境方面发力,其次政策补贴退坡已经是大势所趋,提升配套基础设施覆盖依旧是新能源政策补贴的重心。
目前各省市也陆续发布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补贴实施细则,其中《洛阳市中心城区充电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三年建设期实现新增集中式动力站7以上;新增公共充电桩9500个以上;城市区公共充电桩车桩比低于6∶1。
《昆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2020—2025年)》,未来5年建成充电桩28.7万个;充电基础设施总投资105亿元;车桩匹配度达到1∶1。
里程焦虑背后配套充电设施不足一直是制约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桎梏,虽然截止到2020年9月,全国累计建设的充电站达到4.2万座,换电站也达到了525座,各类充电桩达到了142万个,车桩比约为3.1:1,但是依旧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目前换电模式也得到认可,换电站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部也指出要继续研究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的奖补政策,工信部也指出要加快形成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共充电网络,想象随着充电桩和换电站的基础设施的完备将会给注入新能源市场新的活力。
最后就是继承方面,《规划》延续并深化了之前新能源市场的“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三纵”是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是指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
▎新能源补贴再退坡20%,公共领域退坡10%,市场回归理性是必然!
《2020年新能源国补方案》中就明确国补延长到2022年,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为加快公共交通等领域汽车电动化,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
2021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根据《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86号)要求,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20%。
为推动公共交通等领域车辆电动化,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10%。
对于上半场中安全问题高发,生产企业安全责任主体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通知》也进一步强化了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
提出对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到位造成重大事故被主管部门行政处理处罚的,明知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不主动召回、造成重大事故的,或者被主管部门责令召回的,视程度予以暂停或取消推荐车型目录、暂缓或取消财政补贴等措施。
针对骗补现象,不但是在审核环节严把关, 而且在源头生产准入方面加强监管,上半场一地鸡毛的现状势必会得到改善。《通知》提出,将进一步加强购置补贴审核,提高重点关注企业现场审核比例。
落实和完善新能源乘用车积分交易政策,加快研究新能源商用车积分交易制度,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发展。而且从源头上加强汽车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严控增量、优化存量,严格执行新建企业和扩大产能项目等规范要求。
加大僵尸企业退出力度,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坚决遏制新能源汽车盲目投资、违规建设等乱象,推动产业向产能利用充分、产业基础扎实、配套体系完善、竞争优势明显的地区和企业聚集,不断提高产能利用率和产业集中度。
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企业单次申报购置补贴清算车辆数量应分别达到10000辆、1000辆。
随着2021年新能源制造行业国补一再退坡,政策监管的不断强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场回归理性,新能源行业下半场势必会走的比上半场更平稳、更坚实,也更艰难。
从依赖政策加持、高额补贴到走向市场选择、自谋生死是行业成长必经的阶段,是弯道超车成为引领者还是亦步亦趋的追随者下半场接下来的15年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